小公司经常被说草台,这是个误会

1、小公司经常被说草台,这是个误会。如果非要说草台,所有公司都草台。

首先是个预期问题,人不会往差做选择,你进去之前对未知通常有一个偏高的想象,只不过是后来发现女神也要拉屎。

其次是个成本问题,任何时候,不草台的前提是资源超配,用10个人解决8个人的问题,用高三的脑子算10以内加减法,用能力强的人解决简单的老问题,这个时候就不草台。

但这不是市场经济逻辑,市场经济追求的是投资回报,是最小成本最大收益,人作为固定成本一定要充分发挥价值,哪怕高管和创始人,通常也要去面对最难的新课题,靠近了发现也都局促不安。大公司拆到小团队,其实也都一样。

2、另一个误会,是可以像学校和大公司一样,有充足准备时间,等学会了再上钟。

事实是,公司一直都不是为制度建设和培养人存在的,虽然那么号称,公司其实是为解决市场问题存在的。换言之,公司是被问题喂养和撑大的,天然就要面对麻烦,消化麻烦。

小公司步履蹒跚,遇到的麻烦更新、更多。他遇到的问题可能自己也解决不了,所以不得不找个人一起,你本来就是那个指望,当大家都焦头烂额的时候,没有等谁准备好再一起上的说法。

和学校最大的不同,是学校有培训义务,收了你和国家的钱,要把你教好,作为储备。

公司是出了钱给你,希望你解决问题,马上能用,开袋即食。

给钱的人变了,甲乙方关系交换了,预期和容忍度也就变了。谈不上冷血热血,只是立场和规律,好的公司,就是对你犯错的容忍度和成本预算高一点。

3、小公司最被诟病的问题,流程和规范。确实烂,但这其实是小公司的生存前提。

规范是大的结果,不是大的原因。是你被撑大了,必须要规范,不是你规范了,等着就变大,因为规范的成本是高昂的。

小公司大多是靠创始人魅力、团队文化驱动的,这部分情感价值,获得了很多员工自驱力的溢价,很多时候因为员工喜欢公司、喜欢创始人、喜欢行业,就可以为你做更多,规范制度是一个剔除这部分利润的过程,俗称伤了同事的心。

如果有条件,公司是不想也不应该剔除这个部分的,但是规模太大了,张一鸣不能亲自接待实习生,他没办法。

脱不花前段时间发了个短视频,说怎么留住核心团队,结论是要动用自己一切的私人力量去帮他们解决一切问题,孩子读书、父母看病,为什么要管这些和职场无关的事呢?

因为这就是人心,你关心别人,别人才爱你,热心真诚才有爱与忠诚可言。

4、接上一条,如果你是小公司创始人,不要着急向前追求规范,只能向过去探索完的板块追求规范,向前应该追求客户和增长,未来自然会带来规范。更应该珍惜的是文化建设,是战斗氛围。

如果你刚毕业,想刷简历和培养工作素养,简单说就是不要去小公司,你要的规范和冗余它本来就没有。能安心当一个熟练标准化作业螺丝工的前提,是需要有足够多打螺丝的客户需求,小公司天然要求打螺丝的同时兼顾修车洗车擦车,而所谓全方位学习,其实也只是和他一起解决问题的副收益。

另外,从刷简历角度,小公司早期能选,后期能选,中期不太能选。因为职场是个上台阶的逻辑,去一个1星公司,就能去一个2星公司,然后再去一个3星公司。一开始起点能高最好,不能高也不要在中间突然往下跳,当然如果你有一天突然想通了,不走职场楼梯路线,那也可以去一个风浪越大鱼越贵的地方博个概率。

5、小公司最重要的是创始人在一线,创始人希望小公司自己运转,和员工希望小公司规范,都是同一种错误期待。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枪上花,作者:枪上花

评论